本篇資料來源自上址。譯者經網主許可,將其內容翻譯,以方便中文圈的玩家。
歡迎隨便轉載,但請註明出處。
可供練習的譜面
之前已經多次強調譜面認識力的重要性。
實際上也可以說,可供練習的譜面=可訓練認識力的譜面。
當然,難易度上升不是光看密度。
刷盤、縱連、變速…高難度譜面也有著多種譜型。
不過,以橫意識來拆解的話,不論是縱連還是交互,「通通都是齊按與單鍵」而已。
訓練認識力的話,就可以對應大半的譜面。
再說一次。可供練習的譜面=可訓練認識力的譜面。
其他譜型(連刷、長縱連、低速等)是當單靠認識力不能應付的時候才開始考。
單靠認識力就可以涵蓋的範圍,意外地大呢。
那麼這裡說明一下。有關這個「訓練認識力的迫面」,簡單來說就是「有很多notes跌下來的譜面」。
十段玩家總會被人推薦玩AA是因為一直都有很多東西密集地跌下來。
當然,選擇自己適合的譜面也是必要的。
即使是不刻意選譜面,大半都是高密度譜面,可以強化認識力的意識。
沒有BMS的玩家們可以考慮家用版的黑譜面,單玩AC的玩家們可以專注於玩note數較多的、高難度的歌曲。
8段或9段的玩家們,可以專心於「8分節奏有著齊按的譜面」,之後嘗試不同的譜面(☆10~12)。當然是RANDOM常備。
之後,如果因為齊按而失血的話,就跟本不需要說下去。
其他
有著一定的認識力後,確切地找出不擅長的譜面,考慮相應的對策吧。
雖然有縱連、變速、連刷盤、轉盤複合等等的要素,
有一件事是全部共通的,就是包含著多種不擅長的譜面元素的譜面,需要靠多嘗試多玩,才會有「我會玩了」的意識。
例如多轉盤曲不擅長的話,就一直玩刷盤曲吧。因為不擅長所以不想玩不去玩,就永遠都不會玩。
換個說法,變得開始會玩的話,會因為覺得好玩而不斷去玩,在不知什麼時候就變成擅長的譜面了。這是理想的做法。
在認識力可以照顧到的範圍內,用盡自己的認識力吧。
有些需要個別應對的要素,在覺得自己會應付之前,總之就不停的玩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